查看原文
其他

浙大宁理教授解码时间颗粒度,师生携手,教学相长,筑梦校园!

教书育人的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021-07-09





徐亦冬

教授,硕士生导师
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主任
Structural Concrete杂志编委(2018-2020)
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再生混凝土专委会委员
入选首批“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”高层次拔尖人才


“教书育人,成为一名教师,一直以来是我的梦想。能够陪伴学生共同成长,看着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,也获得学生的认可与支持,是我最大的快乐。教学与科研已经融入了我的人生轨迹,也将是我一辈子的事业,应该说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。
徐亦冬成为一名教师的初衷,朴实而真诚。






十六年如一日,无论是立身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还是埋头实验室苦做研究,徐亦冬矢志不渝,成绩斐然。其研究涉及可持续土木工程材料、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领域,尤其在“结构功能一体化再生建材制备核心技术”方面,硕果累累、贡献卓越。

徐亦冬在攻读硕士学位阶段就开展了再生混凝土[1]的研究,2004-2009年间在宁波市科技局和宁波市交通局资助下,开展了道路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研究;2012年开始研究结构功能一体化再生建材制备技术,已承担相关科研课题10余项。2016年当选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固废专委会、2018年当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再生混凝土专委会委员、2018-2020年担任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(FIB)官方刊物Structural Concrete编委。目前,徐老师的课题组正在持续开展光催化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、自清洁再生骨料清水混凝土的研究工作。

上述成果在TOP期刊发表论文2篇、出版英文专著1部、授权发明专利4项(均排名第一),《废弃混凝土循环再生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》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、《废弃混凝土全再生利用及功能化建材制备关键技术》获宁波市科技进步三等奖、《植生型透水沥青混合料制备关键技术》获中国建材与家居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






科研与教学向来强调慢工出细活,除了资源,还需要科研教师源源不断地投入时间、反复锤炼。如何有效利用时间?徐亦冬提出“时间颗粒度”概念,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颗粒度,有的人可能是1天、有的是1个小时、有的是15分钟”。正是通过细化时间颗粒度,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,徐亦冬得以有效兼顾教学与科研。

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的,而不应该是此消彼长。徐亦冬认为通过将科研案例与授课知识点的结合,能达到更加生动的授课效果。此外,他也注重“根据科技的发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”并将其落到实处。徐亦冬的教学经朴实无华,却令学生无比受用。每周,他都会组织一次固定的seminar,与学生共同研讨实验和论文的进展,或是聊一聊生活中遇到的琐事,常常一谈就是3、4个小时。在头脑风暴环节,老师和学生们共同畅所欲言,让学生从被动的“听”变成了主动的“讲”,不仅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总结汇报水平,还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。







在徐亦冬的教师生涯中,教学与科研实践一直是密不可分的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他几乎每年都指导本科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、创新创业项目、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等,为学生提供成长空间,让他们有机会、有胆量去做他们之前不敢想或不敢做的事情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也时常带给徐老师一些惊喜。过去,徐亦冬指导本科生团队曾获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三等奖、浙江省挑战杯三等奖以及学校创业“金点子”大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,他本人也多次获学校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老师”称号。







2017年,徐亦冬与其同事陈伟共同指导2015级学生张伟、陈柯宇参加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。两名同学采用一种创新的轮碾工艺制作透水混凝土,实现高透水率的同时也达到了高强度,在37支参赛队伍中名列前茅,取得综合成绩第五的好名次,也获得了其他团队的一致认可。完成展示后,立马有其他院校的老师来询问具体的制备工艺参数。







“德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徐亦冬时常以这八个字提醒自己,督促自己以身作则、不断学习,带领学生紧跟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最前沿,与学生共同进步。对于他而言,教师的身份是一种责任,更是一种使命。

“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要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,不断践行学校‘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’的办学理念。”徐亦冬表示,所谓教学相长,浓浓师情与莘莘学子,一同付出与收获、一同耕耘与成长,无论哪一个,都足以欣慰,都励人奋发。


[1]再生混凝土技术:再生混凝土技术是指,将废弃混凝土经破碎分级后形成的再生骨料重新配制新混凝土。以再生混凝土为基础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再生建材制备核心技术,其核心要义在于,将原本无法再生利用的废弃混凝土微粉作为掺合料进行应用,并通过将功能型组分负载于再生骨料的微孔中,赋予其不同的使用功能,以此拓展再生建材的应用领域,提升技术附加值。



推荐阅读


1.热爱教育,做青年学子的引路人!浙大宁理这位“电影人”来圈粉了!

2.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师、校友3人上榜宁波市十佳就业创业导师

3.融媒体中心纳新 | 官方媒体平台邀请函,只等一个你!

4.秋风起,寒露至,浙大宁理邀你共赏满园秋意

5.双节假期实录,如果浙大宁理和宁波景区也玩朋友圈!


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 

▶文字 | 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

▶图片 | 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

▶今日编辑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王菲

▶责任编辑丨郑弟升

-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-

浙大宁波理工学院

订阅号:nitnews

投稿邮箱:nitnews@nit.net.cn

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

欢迎大家踊跃投稿

一经录用,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